三亚演出公司为您讲解海南黎族民间舞蹈文化的风格特征:黎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黎族人民在长期的劳动和生活中创造无数的优秀文化,黎族民间舞蹈就是其中一朵绚丽之花,在表演形式、表演内容上呈现着多彩的面貌,在舞蹈体态、动律等肢体运动方式上呈现出独具特色的风格特征。黎族民间舞蹈风格的形成,受到民族历史、宗教信仰、审美习惯、所处自然生态环境以及由此而形成的主要生产方式、生活习俗等诸多因素的综合影响,是经过漫长的发展、积淀而形成的,它根植于黎族的社会生活,凝聚着黎族人民的智慧和精神,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民族特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中国民间舞蹈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图为::海南三亚特色舞蹈

  一、黎族民间舞蹈的风格特征

  黎族民间舞蹈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从表演内容上看,有反映舂米、打猎、种山兰等生产劳动舞蹈,有反映祭祖、丧葬、驱鬼治病的原始宗教祭祀舞蹈,也有反映娱乐喜庆以及节令和风俗习惯的生活习俗舞蹈;从表演形式上看,主要以鼓舞(以鼓伴奏或击鼓而舞)和以乐伴舞为主;从表现手段上看,多以使用道具表演为主。总体说来,黎族民间舞蹈形式古拙、风格质朴、生活气息浓郁,男性动作刚健、敏捷又不失幽默、风趣,女性动作轻快、灵巧而又柔美、细腻。黎族民间舞蹈的风格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具有特色的体态、动律、音乐伴奏、表演形式及道具使用中。

  1.黎族民间舞蹈体态的基本特征

  舞蹈体态是舞蹈在静止或运动时形成的基本姿态,是造成舞蹈动律、风格差异的核心动作,是舞蹈动势延伸的重要因素。黎族民间舞蹈体态的基本特征是身体在运动过程中保持相对静止的三道弯姿态造型,包括 “S”形的旁、侧三道弯体态和“Z”字形的正三道弯体态。

  2.黎族民间舞蹈动律的基本特征

  舞蹈动律是指人体在运动过程中所形成的内在规律,是区别不同风格舞蹈的独特的人体运动方式,是民间舞蹈民族风格独特性的标志。每个民族的民间舞蹈都有形成自己独特风格特征的舞蹈动律,黎族民间舞蹈动律的基本特征主要有:横摆动律。胯部左右横向摆动,迈步移动重心时,胯带动身体向旁推出,顶胯留头,使人体的头、上体、下体在运动过程中形成旁三道弯体态;顺摆动律。身体轴向摆动,迈步移动重心时留头,从脚至肩同时向身体轴心方向摆动,女性胯部向两侧斜前方顶出形成侧三道弯体态;前后动律。身体由胯带动做前顶后撅的运动,使人体的头、上体、下体在运动过程中形成“Z”字形的三道弯体态。另外,在横摆或顺摆的动律中体现顺拐”(即同手同脚)特征,动作时上身平稳、双臂靠腰夹肘摆动、双膝上下颤动、抬腿勾脚夹膝,也是黎族民间舞蹈显著的动态动律特征。

  3.黎族民间舞蹈伴奏音乐的特点

  具有原始音乐的色彩。许多黎族传统民间舞蹈产生于原始宗教祭祀活动和生产劳动,这些舞蹈多以独木鼓、铜锣、钹等乐器作为伴奏音乐,体现古老祭祀仪式的庄重肃穆场面和原始的劳动场面,具有明显的原始音乐色彩;具有浓郁的民歌韵味。黎族民歌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歌调较多而且旋律优美,有其独具特色的韵调,它往往和音乐、舞蹈相结合,歌谱曲,曲伴舞,使舞蹈呈现出独特的风格韵味和鲜明的律动特点;具有古朴简约的特征。黎族民间舞蹈的伴奏音乐多以一个曲调为基础做多次反复演奏,一般旋律起伏不大,节奏较为规整,因此,舞蹈节奏趋于平均,动作起伏不大,或轻快活泼,或舒缓细腻,或粗犷豪放,舞蹈在乐曲的反复演奏中变换动作和跳法,或重复动作加深人们对舞蹈的印象。

  4.黎族民间舞蹈的形式特征

  从舞蹈形式上看,黎族民间舞蹈表演最常见的是以乐伴舞和鼓舞(以鼓伴奏或击鼓而舞)两种形式,一般来说,与娱乐喜庆、节日习俗相关的舞蹈多以以乐伴舞的形式出现,如《打柴舞》《钱铃双刀舞》《猴子舞》《快乐舞》等;与宗教祭祀仪式相关的舞蹈常以以鼓伴舞的形式出现,如《平安舞》《招福舞》《赶鬼舞》《招祖舞》等。此外,还有以击鼓而舞形式出现的舞蹈,如《皮鼓舞》《大鼓舞》《跳鼓舞》;无伴奏,以敲击道具起舞形式出现的舞蹈,如《舂米舞》和用于丧葬仪式的《打柴舞》等。

       黎族民间舞蹈多以使用道具进行表演,道具的表现形式十分丰富,有直接以道具起舞的《大鼓舞》《舂米舞》……以道具配合舞姿表演的《打柴舞》《快乐舞》……通过道具增强形象和音乐效果的《打碗舞》《钱铃双刀舞》……用道具表现一定情节和意境的《婚礼舞》《老古舞》……道具的种类也极其多样,如:劳动生活道具有舂臼、舂杵、刀篓、小鱼网、竹竿、木屐、芭蕉叶以及酒盅、碗、盘、筷子……模拟动物的道具有鱼、鹿、猪、马……与宗教有关的道具有灯、拂尘、面具……与兵器有关的道具有刀、弓箭、棍……一些舞蹈名称也以道具名称命名,如《钱铃双刀舞》《竹竿舞》《皮鼓舞》等。